第一節 工具與科技 Tools and Technology
從事登山運動須接受個人的努力必先於裝備與器材的條件,一個登山者自己選擇了這個單純而非結構性的環境裡活動。同理,現代的登山者也遵循簡單的原則來挑選登山裝備。
這個想法並不是說冰攀的裝備不是一種高科技的產物,以登山繩而言,每一條登山繩都是由無數的耐龍絲經過精緻的編織方式製成以吸收巨大的衝擊力,這還不算是高科技嗎。然而我認為當代的登山者意圖盡量減少登山器材的數量與複雜度,甚至於登山繩只是拿來備援使用,現代登山者試圖不依賴登山繩來攀登目標。然而儘管登山者追求單純登山的目標,然而製作工具的天性與天生的好奇心仍驅使我們注意新式器材的發展。但是登山者有時也會耽溺於推陳出新的器材以輕鬆的方式登頂,卻將單純登山的目標拋諸腦後。新式的登山裝備或是專屬的器材日新月異,它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
冰攀運動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所使用的幾種少數器材,既可以用於簡單的地形,同時也可面對最困難的挑戰,只要登山者能夠活用冰攀技術,加上經驗判斷與無比的勇氣。全副武裝的登山者足以應付山上多變的氣候,登山鞋、冰斧、與冰爪這三種器材是冰雪地攀登的三寶。
這幾種器材搭配登山衣著就可一物多用,如果它們不是如此的妙用無窮,則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多變的登山環境中派上用場。同一把冰斧可以挖掘喜馬拉雅的深雪、可以探測阿拉斯加的冰河裂隙、攀登蒙大拿州的冰瀑、在阿爾卑斯的冰原上確保、或是穿越安地斯山的雪簷。一種工具,多種用途。所謂的多功能性只是一種俗話,真正的關鍵就在於它的簡潔,每一種特殊的功能需求,都已經揉合在整體設計的一環內了。
登山者必須信賴他所挑選的這幾樣器材,萬一不小心遺失了冰斧,那可能就帶來致命的危險。所以絕對不能失手,而冰斧也絕不能斷裂,這種器材必須經過精準的設計與生產。那些只是跟著流行趨勢走的產物,一點也禁不起考驗;而那些廉價的工具,例如不到一塊錢的榔頭,敲沒幾下就報銷了。萬一在愛格北壁的冰喉地段 (Ice Hose Pitch) 冰錘斷掉的話,那該如何。如果花十倍的價格換取一把趁手的器材那也是值得的,隨著時間推移,它很自然的就牢牢的握在你的手上。將你所稱道的器材推薦給其他熱切想要學習它的用法與藝術的人,不亦樂乎。
阿爾卑斯登山自然的演進趨勢就是機動性,登山者負重越輕機動性就越高,同時攀登速度越快,攀登的距離也就更遠,也可以更從容的挑戰困難的路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